金环三结、兀突骨和沙摩柯三人也是面色如土,默默地跟在孟获身后,眼神中充满了恐惧与迷茫,时不时偷偷瞥一眼孟获,似乎想从他那里得到一些安慰,却又深知如今他们都已陷入绝境。
一行人很快来到了诸葛亮面前。
营帐内,诸葛亮正伏案审阅着军报,听到脚步声,抬起头,目光扫过众人,随后放下手中的笔,缓缓站起身来,带微笑,眼神中却透着洞察一切的锐利,看着孟获等人说道:“这可是想清楚了?孟获,你我今日在此相见,希望你能做出正确的选择。”
程昱上前一步,微微躬身,恭敬地回答道:“原本这孟获嘴硬得很,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,任凭我如何威逼利诱,他就是不肯开口。但在看到那些无辜的族人一个个死去,尤其是他夫人祝融受到威胁后,他的态度才逐渐转变。如今,应该是可以说了。”
闻言,诸葛亮微微点头,脸上的笑容更盛了几分,说道:“还是仲德有办法呀。对待这等顽固之人,就得恩威并施。”
随后,诸葛亮缓缓走到孟获面前,看着已经浑浑噩噩、眼神空洞的孟获,轻轻叹了口气,说道:“我看你也是被人蛊惑,这才出兵入侵益州。南蛮与大汉本可和平共处,百姓安居乐业。如今闹到这般田地,实在是可惜。只要你将你知道的都说出来,或许还能得到宽大处理。若是继续负隅顽抗,那可就只有死路一条了。你要知道,我诸葛亮向来言出必行。”
孟获抬起头,看着诸葛亮,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,深知自己如今已无路可退,再隐瞒下去,不仅自己性命不保,祝融和族人也将遭受更多苦难。
只见孟获微微张嘴,声音沙哑地开口说道:“之前,有南部三个小国不知从何得知大汉现在内乱不断,生灵涂炭,便以为大汉已是强弩之末了。他们派使者来找我,言辞恳切,说想与我合作,共取大汉。还许下诺言,要给我们提供充足的粮草和精良的装备。我孟获虽出身南蛮,但也曾与汉人打过交道,深知其中厉害,本不想惹这些麻烦上身。可是,他们给的实在是太多了。我们南蛮之人,整年居住于深山之中,环境恶劣,常常食不果腹,饿怕了呀。那些粮草和装备,对我们来说,实在是难以抗拒的诱惑。因此,我一时糊涂,便与那三国结盟,还以族人性命起誓,全力入侵大汉。他们还说,若是成功,所得宝物平分;若是失败,不可向大汉提及他们。正因如此,我之前才无论如何都不愿意说出那三国。”
孟获一边说着,一边低下了头,脸上满是羞愧之色,仿佛在为自己的贪婪和愚蠢而自责。
见孟获还在那里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过往的种种缘由,诸葛亮微微皱了皱眉头,眼中闪过一丝急切。
此次诸葛亮的目的是获取关键信息,而非听孟获的长篇感慨。
于是,诸葛亮轻轻咳嗽一声,开口打断了孟获。
“孟获,这些事情暂且不提。当下局势紧迫,我现在只想知道这三个国家的详细信息,包括他们的兵力情况、所处方位和前往的路线。这些信息对我军接下来的行动至关重要,还望你如实相告。”
孟获微微一怔,原本沉浸在回忆中的思绪瞬间被拉回现实,看着诸葛亮那锐利的目光,心中明白,此刻煽情已毫无用处,唯有坦诚相告才是唯一的出路。
孟获深吸一口气,平复了一下情绪,开口说道:“此三国分别为盘越国、掸国,以及骠国。这三个国家地域不大,国力也不强。你看,他们觊觎大汉已久,却不敢自己出兵,只能怂恿我们南蛮来冲锋陷阵。”
孟获说着,脸上露出一丝苦笑,似乎在为自己当初的轻信而感到可笑。
闻言,诸葛亮微微摇头,脸上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,说道:“并非仅仅因为他们实力不强,而是你太轻易被利益蒙蔽了双眼。他们这分明是在借刀杀人啊!你可曾仔细想过,他们仅仅提供了一些粮草和装备,而你们南蛮付出的却是全族人的性命。就算是最坏的结果,对他们这些小国而言,不过是损失一些物资罢了。可你们呢?整个南蛮陷入战火,无数百姓流离失所,死伤惨重。”
听完诸葛亮的话,孟获的身体猛地一震,脸上的表情瞬间凝固,呆呆地站在原地,眼神中充满了懊悔与自责。
此时,孟获才如梦初醒,回想起这些日子南蛮所遭受的苦难,心中满是悔恨,嘴唇微微颤抖,想要说些什么,却发现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哽住了,一句话也说不出来。孟获低下头,不敢再看诸葛亮的眼睛,心中暗自感叹:“是啊,我怎么如此糊涂,被那一点利益冲昏了头脑,如今落得这般田地,真是罪有应得。”
只见诸葛亮接着问道:“说说这三个小国的具体情况吧,包括他们的军事部署、国内局势以及风俗习惯等,任何细节都不要遗漏。”
诸葛亮的眼神中透露出强烈的求知欲,只有对敌人有全面的了解,才能制定出有效的战略。
孟获不敢有丝毫隐瞒,抬起头,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,缓缓说道:“这盘越国,王庭设于钦敦江畔的翡翠崖。其地盛产珠宝,财富颇丰,而且青铜器制造工艺不凡,所造兵器锋利无比。掸国和骠国与之不同,乃是宗教国家。掸国之中多巫师,这些巫师在国内地位尊崇,甚至能左右国家大事。而骠国则多僧人,国内上至王公贵族,下至平民百姓,大多信奉佛教,就连国家军队也大多由僧人组成。这些僧人平日里诵经念佛,但打起仗来,却也勇猛无畏。”
诸葛亮此前对盘越国、掸国以及骠国这三个国家几乎毫无了解,如今听孟获这般详细的描述,心中顿时觉得新奇不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