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都市小说 > 我在异世召唤全史名将 > 第1031章 被忽略的天赐国宝,再出首辅!(介绍章 )

第1031章 被忽略的天赐国宝,再出首辅!(介绍章 )(1 / 2)

公元1219年,成吉思汗准备西征,临行前,成吉思汗终于决定立第三子窝阔台为汗位继承人。

并且带他一同征讨花剌子模国。在回程的路上,成吉思汗把自己多年的军事经验一一传授给窝阔台,然后指着一个对窝阔台说:“这个人是上天赐给我们蒙古国的礼物,我死了之后,军国大事,你都要多听听他的意见。”

《元史·卷一百四十六》云:

(太祖)指楚材谓太宗曰:“此人天赐我家,尔后军国庶政,当悉委之。”

而成吉思汗指的这个人,就是耶律楚材!

在历史上,耶律楚材是一个非常神奇的人,他本是契丹人,却在金国长大,最后为蒙古国效力。

更特殊的是,他为汉民族作出了巨大贡献,甚至有人认为,耶律楚材是被历史忽略的“圣人”。

王世贞就曾评价耶律楚材:“其仁蔽天地矣。”

而同样是王佐之才,在中国历史上,耶律楚材的名气并没有张良、房玄龄、刘基等名气大,但是,这并不能说耶律楚材的能力不如他们。

《元史》曾说耶律楚材“博极群书,旁通天文、地理、律历、术数及释老、医卜之说”,意思是说,耶律楚材不仅熟读诗书,精通儒学,同时,他上知天文,下知地理,还对佛学、道学、医学都很精通。

蒙古人灭金,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和金朝有世仇,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扩展领地。

但是他们只想着灭掉金朝,至于灭掉金朝之后,这广袤的土地用来做什么,蒙古人似乎没有多想。

在窝阔台的麾下,有一位叫别迭的近臣,他曾给窝阔台出了一个主意:

“汉人无补于国,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。”(出自《元史》)

意思是,蒙古人以游牧为生,这些汉民居住的地方,对蒙古人意义不大,不如将中国北方全部改造成蒙古人的牧场。

如果这个建议得到实施,不仅会颠覆了中国古代格局,对生态有着不可逆转的破坏。

更严重的是,汉文化将会遭到灭顶之灾!

孔子、孟子建立和发展了儒家学说,他们不断向诸侯阐述何为“仁”。

遗憾的是,孔孟始终没有一个绝佳的机会来实践自己的思想,耶律楚材不同,他有机会,他用实际行动来诠释什么是“仁”!

如果说孔子是通过理论把野蛮引向文明的话,那么耶律楚材就是把游牧民族的野蛮屠杀引向仁爱的践行者。

不管耶律楚材的结局如何,但他努力过,也成功过,他救下的百姓是具体的,他挽救的文明也是切实存在的。

耶律楚材去世的时候,许多蒙古人为其痛哭,许多汉族的士大夫也为其立碑缅怀。

《中书令耶律公神道碑》云:

“天下士大夫莫不茹泣相吊。”

有些人,一生之志在于推行自己的学说,有些人,一生之志在于践行自己的理想,而耶律楚材,就是后者。

《元史》评价,耶律楚材在蒙元时期,做的事情有:

“定制度、议礼乐、立宗庙、建宫室、创学校、设科举、拔隐逸、访遗老、举贤良、求方正、劝农桑、抑游惰、省刑罚、薄赋敛、尚名节、斥纵横、去冗员、黜酷吏、崇孝悌、赈困穷。”

耶律楚材的一生,都在做一件事,那就是“仁善”。

中华上下五千年,从不缺仁善之人,但是,像耶律楚材这样一生信奉,并且有力践行的,并不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