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4章 教育刘彻(2 / 2)

苏云打算提前介入军队,掌握住朝廷的部分军权,为日后皇帝登基做准备。

而苏云之所以要一直压着刘彻,就是知道后面刘彻的所作所为。

刘彻一生和匈奴作战,大致分为三个阶段:

第一个阶段还是防御阶段,除了策划马邑之谋外,对匈奴几乎还是忍的一个状态。

第二阶段是反击阶段,主要由卫青、霍去病统领,深入草原漠北和匈奴决战。

第三个阶段是卫青霍去病死后,刘彻仍然穷兵黩武对外作战,这部分就没必要了。

苏云打算掌握住朝廷的部分兵权,未来和卫青、霍去病一起北拒匈奴,同时也要压住刘彻,让刘彻不再有第三个阶段的穷兵黩武,洗去刘彻晚年的昏庸。

苏云心里默叹:彻儿啊,你不要怪云爷,云爷都是为了你好啊!

……

近些天来,刘彻一直在想着这件事,连上课都无法集中注意力了。

太子少师卫绾是摸不清头脑,但太子太师贾谊明白啊,直接上课的时候拿头敲他的脑袋。

“太子,你在想什么呢?这节课很重要,你要认真听讲。”

刘彻这才回过神来,赶忙点了点头。

“今天这节课呢,我们要讲大汉和匈奴人的作战,在此之前呢,我们要先了解一下匈奴人。

匈奴的先祖是夏后氏的苗裔淳维,尧舜时期就有山戎、猃狁、荤粥等不同的部族活跃于北部蛮荒之地,日常畜牧并逐水草而居。

这些匈奴人也是游牧民族,他们和中原王朝始终保持着敌对关系。

从商周时期开始,一直到今天,这些游牧民族从来没停止过对中原王朝的侵扰。”

听完贾谊的话,刘彻陷入了深深的沉思,不久后便抬起头来。

“先生,我们中原王朝能够自给自足,而如今的匈奴人有那么大的领地,他们为何不能自给自足呢?”

贾谊点了点头,刘彻总是能在讲课的时候提出问题,说明他的思绪是跟着讲课的节奏走的。

贾谊从大汉的农业生产方式、游牧民族的生产经营方式,以及匈奴人和大汉之间的地域对比等几个方面做出了解释,让刘彻对游牧民族有个初步了解。

匈奴人不断地侵扰大汉,刘彻只觉匈奴人贪得无厌非常可恨。

直到今天刘彻才彻底明白,若匈奴人不劫掠大汉,他们就没得活,彼此之间都是为了生存,并不存在绝对的善与恶。

贾谊接下来的一番话,则道出了贾谊这节课的目的。

“我大汉朝经过你祖、父两代的励精图治,已经国富民强、兵强马壮,再也不是那个任匈奴人欺负的国家了。

你还年轻,未来和匈奴人之间的作战,几乎会全在你这一朝,重振我大汉国威、让匈奴人不敢直视我大汉的重任,便交给你了。

可仇恨归仇恨,为师也希望你能明白,战争是两个国家的事情,真正做出牺牲的是国家的百姓,未来和匈奴人作战,希望你能有怜悯之心,打真正为天下人着想的战争,做成一代明君。”

这堂课是贾谊临时加的,是听了苏云的建议,重新备的课。

苏云发现,刘彻这个小子对匈奴人有太深的恨意,这种恨意逐渐演变为刘彻对匈奴人一直用兵的执念,最终导致了刘彻晚年的穷兵黩武。

历史上的刘彻,对匈奴人没有丝毫怜悯之心,只想着亡其种、灭其国,在绝对大战的同时,也给大汉带来了几乎颠覆的灾难。

这一世,苏云要趁刘彻还小的时候,从心底里改变刘彻的认识,从而重新定义汉匈之间的战争。

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