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月十二日,上午十时整。
战斗在安东和图们同一时间打响。
东瀛人准备充足,攻势自然浩大。
炮弹满天飞,两地分别配属的一个重炮旅团,连三百二十毫米的臼炮都推了出来。
射程近归射程近,但威力是真的巨大。
一炮落下,即使相隔甚远,混凝土的地堡也都在发颤。
图们防线。
作为指挥官的万树常,战斗一起,第一时间就跑到了前指观察所。
这时从观测镜里,看着远处爆炸掀起的泥土,他咧了咧嘴:“好家伙,这玩意儿不比岸防炮威力小啊。”
“也就是咱们工事坚固,不然这样的炮击,弟兄们血肉之躯,是真承受不住。”
“军座说的是,这一炮如果命中,可就不是死几个人这么简单。”
五十一军副军长,一一一师师长吴静山在一旁附和一句。
打了半辈子仗,这样威力巨大的炮击,他还是第一次见。
这时候又觉得庆幸。
东瀛人炮兵凌厉,己方却也不差。
配属作战的重炮旅刚来的时候,他还特意去看过。
大口径火炮多不说,尤其是加农炮连的加农炮,那炮管看着就瘆人。
听炮兵旅长孔正斋说,最大射程能达到二十七公里。
只这射程优势,就能把东瀛人的炮兵压制的死死的。
他正感慨着,万树常已经看向了孔正斋。
“孔旅长,你的炮兵什么时候登场?”
孔正斋,保定军校炮科八期毕业。
之前效力北洋皖军,随着皖军的败落,他的军事生涯也陷入低谷。
郭怀良出任梅司令麾下炮兵旅长,打败了胡琴斋之后,一番呼朋唤友,着实是收拢了不少保定军校落魄的老同学。
麾下的十个旅长,有一半都是受他招揽,久经沙场炮兵老将。
这是听着万树常问话,孔正斋笑道:“万长官稍安勿躁,炮兵已经在做准备。”
“不是我急,这都快半个小时了。”
“你老兄再迟缓一点,东瀛人的炮兵没准儿可就换阵地了。”
“你那加农炮,岂不是成了摆设?”
万树常呵呵笑着,心里却有些腻歪。
炮兵旅他也去视察过。
炮倒是见到了,也颇觉振奋。
不过孔正斋这个老兵油子打埋伏,他还是能察觉的。
有几辆卡车拉着铁箱子,上面还遮着篷布。
自己问是什么,当值的军官不说,孔正斋这家伙也是顾左右而言它。
临时配属的部队,升迁贬谪又不归自己管。
让他难免以为,对方不把自己当一家人。
“时代变了。”
孔正斋没来由的感慨了一句,接着问道:“万长官以为,如果我的炮兵还击,东瀛人会如何应对?”
炮兵对决,讲火力优势射程优势。
东北军装备还算精良,对炮兵运用,万树常也略知一二。
火力居于劣势,射程也居于劣势。
不到紧要关头,是不可能死挺着的,撤退是最好的办法。
这是老生常谈的道理。
可这时候孔正斋既然这样问,那肯定不是这个众所周知的答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