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棣笑道,“你以为我当年就没想过,如果我推翻朱允炆成功了,要不要饶他一命吗?想过,想了好久,还找了不少借口要放过他,但结果你也看到了……”
朱棣没有继续说下去,但朱瞻基已经懂了!
他犹豫了一会,轻轻叹了口气……
朱棣笑着说:“瞻基,以后的事以后再说,你今天说再多,也不能保证将来不会改变主意。
对于你和瞻培,我只有一个要求!”
终于,朱棣把他的要求提出来了!
朱瞻基立刻站得笔直!
皇帝爷,您就直说吧,我肯定听您的吩咐!”
朱棣笑着指了指朱瞻基。
"将来无论你胜还是他胜,我的期望只有一个!”
“我希望你们能服软,把心里的疙瘩解开。”
说着,他重重叹口气。
"咱们大明的老百姓,心里的愿望跟我们一样,都盼着子孙有出息。
但我担心得更多。
你们两个都是难得的人才,照理说,咱们大明该进入最繁荣的时代了,可我心里不安!”
“我害怕你们斗个你死我活,无休止地争斗下去,把咱们国家的命运都毁掉。”
所以,我只希望你们能服软,我们朱家人拼命也要赢,但如果输了,就必须接受现实。”
“不管谁输了,我希望你们放下心中的执念,互相扶持,一起创造大明的盛世。”
朱瞻基深吸一口气,声音都急促起来。
他明白皇帝爷的意思了,正因为明白,他才开始考虑他和朱瞻培之间的另一种可能。
朱瞻基沉默了一会,脸上的忧愁全都消失了。
朱棣笑了,他知道这几日与朱瞻基谈心,已经起了效果。
可另一边……
朱棣又叹了口气。
现在他有两个优秀的孙子,本是好事,可眼下却让他左右为难!
“唉!”
朱棣暗暗叹息一声,转头看向别处,默默无言。
大部分军队总算撤回去了!
但他一直担心的事却没有发生!
那些鞑靼兵全跟着明军后面走。
以后,鞑靼兵得依靠明军,而对咱们大明来说,只要承认脱脱不花和他的指定继承人当头儿就行了。
这事对朱棣和以后的大明皇帝来说,不过是句话的事。
朱瞻培也随着大军撤退了。
驻军的事哪里轮得到他插嘴。
正好徐副将立功了,这次连升了好几级,就由他留下守军。
朱瞻培给徐副将交代了很多事,徐副将都牢牢记在心里。
等朱瞻培和朱棣的大队人马离开后,徐副将还特意赶来送行。
没多久,他们回到大明境内,却发现早已有一批快马来接应。
朱棣一看这阵势,心里有些惊讶,因为这些马是从京城特意赶过来送信的。
送信的人跪在地上递给朱棣一封信。
朱棣看完信,气得发疯!
“这群可恶的倭寇!太嚣张了!”
朱瞻培站在一群将领中间,听到“倭寇”
二字,当场愣住!
他怎么会忘呢,大明的倭寇简直无法无天!
如果只是小规模冲突,戚继光哪能留名青史?
戚继光之所以名留千古,正是由于大明倭寇太过猖獗!
朱瞻培深深吸了口气,心里盘算着倭寇的事。
明朝的倭寇可不只是倭国人,其实是倭国的一些海盗加上大明本地的海盗合伙干坏事。
他们杀人放火、抢劫掠夺,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。
朱瞻培特意研究过倭寇的资料,毕竟他继承了白起那种冷酷的性格,所以对敌人特别上心,尤其是倭寇这种祸害。
他知道沿海地区的情况很糟糕,倭寇一到,那片地方就没活人留下,这可不是夸张,是真的发生过的。
他们一旦进了村子,非得把村民杀光才肯罢休。
抢东西还能理解,但这些人简直是疯子,杀人对他们来说就像娱乐一样。
朱瞻培早就受够了,更别提他知道明朝和倭寇之间还有血海深仇。
每次想到这里,他就恨不得马上消灭倭寇。
正好这时候,倭寇的消息传到了他耳朵里。
朱棣也没隐瞒,让大家一起看看具体情况。
朱瞻培一看就变了脸色。
事情是这样的:有一群倭寇上岸时被一个普通老百姓发现,但那老百姓不敢报案,因为他清楚报了也没用。
后来有个胆大的老百姓跑去报告了附近的军队。
那里的守军不到五百人,却义无反顾地冲向倭寇。
没想到倭寇这边居然有两千多人,把军队包围在一座山前,还抓了报信的老百姓全家做人质。
这些士兵虽然人数少,但毫不畏惧地跟倭寇打起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