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启大喜,“好主意啊!他们之间到时候无论谁赢都会获得群众基础,等他们辩论个水深火热的时候,朕再出手干预,到时候谁也说不了朕的不是。”
“你先别急着高兴。”苏云开口打断了他,“这场辩论赛你的想法很关键,你是支持道家,还是支持儒家呢?”
刘启沉默了半晌后,主动站了起来。
“信道家还是信儒家不重要,重要的是朝廷也该变变了,皇帝就是皇帝,朕就是皇帝,朕的儿子也是皇帝,若一直被臣子掣肘,那皇权不就被架空了吗?”
刘启的没有点明,但话说得已经很清楚了,苏云点了点头,便下去准备了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刺杀一案基本落下,朝中官员被清洗了一部分,但刘彻懂分寸没有大开杀戒,大部分功臣集团还是活了下来。
不过那些联络匈奴人的官员,几乎没有活下来的,刘彻对匈奴人可是恨之透顶的,自然不可能放他们一马。
刘彻和他们斗智斗勇也是成长的过程,这过程是宝贵的。
朝中又回到了以往的正轨,不过这一次事情让他们老实了很多,都开始静下来为朝廷做事。
这次儒道辩论的事情就交给左丞相府来做了,苏云必须得给他办得风风光光的。
朝中官员对这件事自然是积极的,利用上班时间辩论摸鱼,他们自然是喜不自胜。
报名的人很多,在朝中的官员几乎都参与了进来,毕竟牵扯儒道的辩论,这不是一人一家的事情,而是两个学派之争,他们必然要为心中的所学论个胜负。
报名的官员很多,但比例极不均匀,儒道方的人数大约是1比5,而且道家学派的人大多都是朝廷的高官。
此时此刻,即便是朝廷中信奉儒家学说各派都联合起来,也比不上信奉道家学派人的一点零头。
在辩论赛的前一夜,儒家学派的人推出了公羊学派的董仲舒,派他来到左丞相府中探探风头。
贾谊、苏云本能的是要躲,但听到来人是董仲舒后,苏云反倒来了兴趣。
“罢出百家,独尊儒术。”就是他提出来的,但凡学过历史的人,都对此人有点印象。
此次辩论赛对儒家本来就不公平,儒家的人来探探口风,想来道家的人也指不出什么毛病来,苏云也就将他放了进来。
“在下博士董仲舒,拜见苏征事。”
在董仲舒眼里,这苏征事乃是皇帝身边的红人,他自然是得罪不起。
苏云回朝也有半年多的时间了,他被召见的频率,百官也是看在眼里,大家既羡慕又愤怒。
苏云一人独战十六名刺客的事情早已传遍了大街小巷,就这般的战力,朝中怕是没有一个人能打包票说打得过苏云。
百官心里就是不明白,怎么这叫苏云的人都那么难缠呢?怎么这叫苏云的人,都这么受皇帝的宠爱呢?
朝中甚至有人开玩笑,打算改名为苏云,以博得皇帝的重用。
其实皇帝识人用人还是看能力和忠心,似苏云这般有能力又忠心的人,但凡皇帝不是傻子,都会使劲重用。
“董博士客气了,董博士是熟读经书有才学的人,未来前途不可限量。
而我只是一个丞相府的征事,这辈子也就混这样了,我们完全不能相提并论,未来说不定还要靠董博士提携一下呢!”